2025- 01- 14 12: 01: 50 |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报 | 浏览次数: | 字体:[ 大 中 小 ] |
核心提示
为了深入探讨动物疫病净化场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创建工作中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本文分析我国近年来创建工作的现状,对企业在创建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对这些问题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 贾佳 何雨婷 陈护亚 陈雪峰 佘桐 张靖
自2021年1月修订的《博彩平台排名》首次确定了动物疫病净化场(以下简称净化场)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无规定动物疫病生物安全隔离区,以下简称无疫小区)的法律地位后,各地养殖企业积极响应农业农村部号召,热情参与净化场和无疫小区的创建工作,以提升其动物疫病的区域化管理水平。但是,该项工作牵涉面广、内容庞杂、技术要求高,还存在许多相对本行业以往的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差异较大的专业性问题,比如动物疫病流调监测的抽样方式和抽样数量的确定、无疫小区规定动物疫病监测范围的确定、无疫小区规定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技术等,这种大跨度、高难度的工作流程必然会出现不少的问题,许多生疏的知识往往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和摸索,容易造成工作进度缓慢,难以适应企业创建规划的时间要求。
为此,笔者对近几年净化场和无疫小区创建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对其中比较突出的共性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期望能对净化场和无疫小区的创建工作有所裨益。
创建工作现状
创建净化场和无疫小区是对动物疫病实施区域化管理的基本内容,即对动物场群或相关生产单元通过天然或人工屏障进行严格的流行病学隔离,采取持续监测、防疫、检疫、无害化处理、流通控制等手段,实现在动物场群或特定小区(生物安全隔离区)达到消灭1种或几种动物疫病的目的,提升区域内动物的卫生管理水平。
该项工作始于20世纪末,为了适应世界贸易组织(WTO)关于国际贸易认可动物无疫区的原则和响应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提出的用区域化管理措施来控制消灭动物疫病的倡议,我国于1998年启动了第一期动物保护工程。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畜牧业水平千差万别、动物疫病状况复杂及初期对困难估计不足等原因,早期提出的过高的建设目标难以实现,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于2001年提出首先集中财政资源在四川盆地、松嫩平原、辽东半岛、胶东半岛、海南岛这几个相对独立、封闭的地域建设动物无疫示范区,再以示范区的成功建设经验向其他地区推广。
2003年,以上涉及六省五个片区建设的免疫口蹄疫、鸡新城疫、猪瘟等动物无疫示范区项目全部通过国家验收;2009年,海南省动物免疫无口蹄疫区、广州从化无马属动物疫病区均通过了国家评估,广州从化无马属动物疫病区还被欧盟列入可向欧盟永久出口马匹的国家和地区名录。之后,北京、山东、安徽、浙江、福建等省市相继提出了建设动物生物安全隔离区的设想,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为进一步推动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农业农村部、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净化场和无疫小区的评估、管理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和实施方案,为净化场和无疫小区的创建工作提供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指导体系,创建工作开始步入快车道。截至2024年3月21日,全国共建成国家级净化场262个、无疫小区334个,短短的五六年时间便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国际贸易。
当然,同我国庞大的畜牧产业规模相比,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仍然任重道远,少走弯路、小步快跑仍会是当前创建工作的总趋势。
创建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空间结构布局方面
单元与外界的布局或隔离不太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养殖场或其他生产单元与外界的布局或隔离必须符合《博彩平台排名》的规定,即各场所之间或各场所与动物诊疗、居民生活、饮用水水源、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之间保持必要的距离,且场区周围建设围墙等(围墙、护栏、篱笆、铁丝网等)隔离设施。
此规定是建设养殖场或其他生产单元防疫许可的最基本条件,但是针对净化场或无疫小区所控制的某些特殊病种,相关部门制定了更严格的防疫要求。比如对非洲猪瘟防控,要求猪场与以上公共区域、交通主干道等的间距必须大于500m;有些动物疫病因为流行病学方面的原因,必须采用更为严格的物理性隔断措施,防止鼠、兔等易感小动物进入场区传播疫病。一些企业在规划建设时没有考虑到这些特定要求,造成生产单元与外界的布局不合理,或者早期的规划建设因为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出现了不符合防疫条件的情况,类似问题在创建中比较常见。
养殖场不同功能区的布局不够合理。养殖场内的布局主要分为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环保区等功能区。《博彩平台排名》规定了养殖场不同功能区应该分开布局并有隔离设施,但特殊病种又有更严格的防疫条件。比如对非洲猪瘟防控,要求猪场的隔离区与生产区间距离不能低于500m;净化场和无疫小区的相关技术规范则规定生产区必须布局在上风向,其他功能区布局在下风向,生产区与其他功能区的距离必须超过50m或通过物理屏障进行有效隔离。某些企业在规划设计之初往往考虑不周,把生产区布置在了1个或几个其他功能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而大多比较老旧的猪场又常常难以满足防控非洲猪瘟对隔离区与生产区的距离要求,即使一些新建猪场也常会因为场区地理地势因素不能满足这一条件。
生产单元之间的空间布局不够科学合理,增加了无疫小区生物安全管理的难度。一些企业过多地考虑了交通的便利性,可能造成生产单元之间的布局不够合理。比如因地理条件限制,笔者所在的秦巴山区的主要城镇大多位于交通主干道上,从城镇一侧到另一侧基本没有可以绕行的岔道,如果生产单元之间过于分散,生产单元间的流通很难绕过物流人流非常集中的城镇区域,势必增加了无疫小区生物安全管理的难度。
生物安全管理方面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内容不全或与企业实际不能完全切合。企业应该制定统一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疫病风险评估、生物安全计划、生物安全措施以及标准操作程序等。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及职责、配备到所有生产单元的生物安全管理员、相关人员的岗位培训以及配备执业兽医师等;疫病风险评估包括评估的方法、内容以及程序;生物安全计划、生物安全措施和标准操作程序则是根据疫病风险评估的结果和基于危害分析的关键点控制所制定。
如果企业的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缺失其中的某项或某些内容就会造成内容不全的问题;或者生物安全计划和生物安全措施不能很好地反映疫病风险评估的结果,其与企业实际不能完全切合,必然会导致企业的生物安全管理漏洞,引发生物安全事故。
规定动物疫病风险评估不够准确、生物安全计划操作性不强。企业每年至少开展1次风险评估工作,从周围环境、空间布局、设施设备及防疫、人员、投入品、运输管理等方面进行疫病风险识别,评估风险等级,分析风险不确定性等级,提出风险管理意见,最终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并作为生物安全计划制定的依据。
企业评估疫病风险时如果对风险因素估计不足就可能形成风险评估漏洞,或者风险评估专家组因为对疫病风险认识的差异性过大也会导致风险评估不准确的问题;在制定生物安全计划时,如果没有严格按照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的原则进行处理,或者对疫病传播风险的危害分析过于粗糙,还会造成生物安全计划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规定动物疫病监测方面
监测范围不合理。规定动物疫病监测的范围要根据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来确定,内容主要包括监测点位和监测对象,对关键控制点要重点监测,另外企业监测与官方监测的监测范围也有所不同。
企业和官方兽医机构在制定监测计划时,可能对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考虑不全,或者对疫病的发展变化估计不足,亦或对自身情况有所疏忽,导致监测范围上出现疏漏、重点不突出或者官企不分等问题。比如,因为面临种群淘汰期,企业将新引进较大数量的后备种畜,因此对引进动物的监测将是企业和官方2024年的重点监测内容,如果像往年一样缺少该项监测或将其作为普通监测项就会出现监测范围疏漏或监测重点不突出的问题。
抽样方式、数量不符合监测要求。主要问题表现在抽样方式单一,大多只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同时,因为抽样方式导致监测数量不足的问题。
技术规范要求对种畜禽、商品畜禽或者免疫动物、非免疫动物实施分层抽样,亦即对种畜禽、商品畜禽或者免疫动物、非免疫动物分别依照公式计算抽样数(证明无疫或估计流行率)并分别抽样,如果只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计算的抽样数量自然会少于规定所要求的监测数量;技术规范对于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或牛结核病无疫小区的监测,要求对目标群采取逐头(只)抽样的非随机方式,如果按照证明无疫方式抽样也会产生抽样方式和抽样数量的问题;对于非洲猪瘟的监测,则要求企业每栋舍随机采集不少于30份猪只样品开展证明无疫监测,而官方则是每个养殖场随机采集不少于30份猪只样品进行监测,如果认为企业和官方都是按场采集不少于30份样品,必然造成企业监测数量不足的问题。
解决对策和建议
科学合理布局,筑牢隔断疫病传播的屏障
合理规划生产单元与外界的布局,实行一病一策隔离措施。企业应该对场区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不仅要满足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的规定,更要结合企业的长远发展提前布局并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养殖场区或其他生产单元与外界的隔离屏障实行一病一策隔离措施,有效解决某些疫病对防疫条件的特定要求。
非洲猪瘟防控是一个回避不了的现实问题,因此猪场或其他辅助生产单元的选址应该远离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场、动物诊疗场所等高风险场所,与居民区、水源地、学校等公共场所及交通主干道间隔500m以上的距离,整个场区配置实体围墙与外界隔离;对于过去建设的老旧猪场或其他辅助生产单元,如果能够通过适当改造满足防疫条件时,可以进行改造,比如前缩后伸达到场区与公共区域、交通主干道的间距要求,拆护栏、篱笆以砖墙进行修补满足实体围墙的隔离条件。
对于猪伪狂犬病、牛羊布病净化场或牛羊布病无疫小区防止鼠、兔、猫等小动物进入的措施,是在场区隔离设施外一定距离处(比如间隔1m的地方)设置铁丝网隔离带,铁丝网外挖建宽30cm、深50cm的水渠防疫沟,2种隔离设施的长度与场区原隔离设施长度相当,铁丝网与原隔离设施间的区域进行路面硬化以利于定期消杀,定期养护隔离设施,及时修补破损处以保障隔离设施完善。
不同功能区合理布局,严防交叉污染。养殖企业在规划建设之初必须对养殖场各功能区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按照当地常年正常的风向规律进行设计,生产区布置于上风向,其他功能区布置于下风向,生产区与其他功能区之间设计50m的间隔距离;猪场的隔离区必须布置在生产区的500m以外。对于一些老旧养殖场,如果生产区与其他功能区的间距达不到要求距离的,可以在生产区与其他功能区之间设置护栏、栅栏、灌木丛等物理性隔离设施进行有效隔离。
合理规划生产单元之间的布局,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从无疫小区生物安全管理的角度考虑,生产单元的布局应相对集中,尽可能远离物流人流密集的区域,要根据当地地理地势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比如鉴于秦巴山区特殊的地理条件,生产单元应集中布局于城镇的同一方位且距离城镇5km以外的地方,考虑到交通应该相对便利的因素,各生产单元距乡道以1.5~2.0km为宜。
强化生物安全管理,完善生物安全措施
制定切合企业实际、内容完整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内容完整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特别要完善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生物安全计划、生物安全措施及基于关键点控制的标准操作程序必须以疫病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保障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能够完美地切合企业实际。
准确评估规定动物疫病风险、制定科学的生物安全计划。规定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准则提供了疫病风险评估的方法和细则,开展风险评估时,必须遵照准则规定的风险因素逐项对照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评估,考虑到人类自我认知的局限性,建议引入20%~30%的外部资源参与风险评估,彻底杜绝对风险隐患识别的漏洞;严格按照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的原则制定科学的生物安全计划并根据风险条件变化及时调整,详细分析风险隐患对疫病传播流行的危害性,制定可有效管理疫病风险并覆盖所有生产单元的生物安全措施。
制定科学的监测方案,执行规范的监测程序
完善监测范围,不留监测死角。企业和官方机构必须严格按照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合无疫小区的生物安全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不留监测死角。比如对非洲猪瘟的监测,企业重点基于风险对猪只、环境、饲料、车辆、人员等进行监测,官方机构主要对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场所、缓冲区等进行重点监测;对布病的监测,企业和官方机构每年间隔6个月各监测1次养殖场,重点监测成年(性成熟)牛羊,官方还包括对缓冲区易感动物的监测,监测范围覆盖缓冲区内的养殖、屠宰、无害化处理、交易等环节。
采取科学的抽样方式,保证足够的监测数,保障监测科学有效。严格按照监测准则、技术规范规定的抽样方式,保证足够的监测数量,同时积极开展基于风险的监测,保障监测科学有效,比如优先抽取缓冲区内流产、产死胎、新引进的牛羊,就是基于风险对缓冲区内布病易感动物的监测。
保障足够的监测数量,采用适当的抽样方式、设定科学合理的计算参数非常重要。病原监测或感染抗体监测采用证明无疫抽样方式(布病、牛结核病除外)计算抽样数,计算参数设定为:置信水平(CL)为95%,试验敏感性(Se)为90%,预定流行率(p)为0.5%、1%、2%(鸡白痢和支原体为0.5%,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为1%,畜类疫病为2%)。预定流行率p不是动物群的疫病实际流行率,是根据疫病流行特征、历史经验、专家观点等确定的动物群疫病流行的流行率阈值,理论上说,当疫病流行率低于该值时,疫病就不会在动物群中传播流行。免疫监测采用估计流行率方式计算抽样数,计算参数设定为:CL为95%,Se和试验特异性(Sp)为90%,预期流行率p为90%,可接受误差(e)为10%。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